我院引力与宇宙学团队参加第八届江苏省物理春季学术会议

发布时间:2025-05-17动态浏览次数:10

202559日至11日,第八届江苏省物理春季学术会议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不仅汇聚了江苏省内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还吸引了来自省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科研人员,围绕物理学前沿课题深入探讨,共话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方向。会议涵盖12个物理研究方向的专题报告,我院引力与宇宙学团队的师生参加了引力与宇宙学分会场的学术会议。

10日上午,在东南大学焦延标馆,常凯院士作了关于二维材料的大会报告,曹臻院士则围绕黑洞与宇宙射线展开精彩讲解。多位学术领军人物相继登台,为与会师生指明各自领域的发展方向与研究前沿。

10日下午及11日上午的引力与宇宙学分会现场,来自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东南大学、济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与学生们齐聚一堂,分享在引力与宇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团队的樊炜老师、陈超老师、周孝严老师及硕士研究生徐安源同学作学术报告,充分展现了本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学术积淀。以下总结他们的报告:

樊炜老师的报告题为《带质量的标量场的天球散射振幅》。天球全息是一个平坦全息框架,其中的带质量振幅的计算比较困难。经过不断研究,樊老师获得了一个带质量的三点天球振幅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研究其质量趋于零的极限,发现相应共形算子的共形量纲必须满足特定的值,而这些特殊的共形量纲值也出现在天球全息的广义共形初级波函数以及代数中,这意味着天球全息中的共形量纲、流代数和无质量极限存在某种未知的奇妙联系。

陈超老师报告的题目是《联系暴胀与再加热的桥梁:手性引力波的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一直是人类试图理解宇宙如何形成的重要课题,陈老师的研究致力于分析早期宇宙中手性引力波信号,以探索暴胀阶段与再加热过程之间的联系。该研究揭示了手性引力波的产生机制,为宇宙起源模型的实验检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周孝严老师的报告题为《倒希格斯势中的自发引力标量孤子》。在以往的研究中,如Einstein-Klein-GordonEKG)理论,为构建规则的自发引力标量孤子解,往往需引入违反能量条件的phantom场,代价是其质量为负。周老师的研究表明,通过在EKG理论中引入倒希格斯的标量势函数,可以在不使用phantom场的前提下,获得带有正质量的规则孤子解。这一结果为构建更具物理意义的自发引力标量孤子提供了新的理论路径,也为理解引力与标量场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徐安源同学的报告题为《双零模拟下Bronnikov-EllisBE)虫洞的动力学研究》。该研究以可穿越的BE虫洞时空为背景,通过引入常规标量场与phantom场的脉冲扰动,对虫洞结构在不同激发条件下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常规标量场脉冲主导的情形下,虫洞结构最终坍缩形成黑洞;而在phantom场脉冲主导时,虫洞喉部发生分裂,演化为两个类德西特时空区域,表现出膨胀行为。进一步研究还表明,通过调节常规标量场与phantom场脉冲的入射时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原本分裂的虫洞喉部的临时缝合,为延长虫洞的可穿越寿命提供了可能的理论方案。

他们的精彩汇报受到分会现场的同行师生们的关注和热议,这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也体现了本团队在相关领域的持续进步,更为未来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樊炜老师在报告中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




2:陈超老师在报告中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

                                                               

                


3:徐安源同学在报告中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



4:周孝严老师在报告中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